“毋庸置疑,那个年代的教育对我们的世界观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用。”罗援少将说:“白求恩的毫不利己、专门利人精神,愚公移山的艰苦奋斗精神,是我们那一代人的座右铭,也是我们做人的原则和根本。造神运动是一种狂热,而狂热冷却过后,是一种更为理性的思辨。金子总是要发光的。相信无论什么年代、在什么历史条件下,《毛主席语录》中一些不朽的篇章仍然有生命力,因为它不仅是伟人的著作,更是哲人的思想,它阐述了做人的一般道理,倡导了起码的、值得坚持的公德和道义。” 遗产 在绝大多数“70后”“80后”的记忆中,已经没有了《毛主席语录》的身影。作为改革开放的一代人,经济取代政治成为他们生活的第一要义,《毛主席语录》变成了一个遥远的词。当环球人物杂志记者在“80后”中调查:“你知道《毛主席语录》吗”,一部分人茫然摇头,一部分人表示“听父母说过”。当记者再问“你知道‘虚心使人进步,骄傲使人落后’这句话吗”,结果人人都知道,但几乎人人都惊诧它竟然是《毛主席语录》里的。 也有一部分“80后”翻开过“红宝书”,用一种和父辈截然不同的目光审视它,其中主要是年轻学者。3年前,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专业的博士生张峥出于好奇,在学校门口的旧书摊前第一次拿起了《毛主席语录》。“虽然没有亲身经历那个年代,但一翻开就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战斗气息。最初对它的感觉都是教科书式的,与‘个人崇拜’‘造神运动’联系在一起。” 在跟随导师深入学习后,张峥开始更加客观地看待《毛主席语录》。“我觉得它像雷锋一样,是一份逐渐远去的遗产,也是一个时代印记,一个政治符号。正因为是政治符号,所以今天它还被一些人简单理解成‘文革’的代名词。很多人没有意识到,我们这代人也是伴随着语录里的一些话长大的。比如从小教室黑板上贴的‘团结、紧张、严肃、活泼’,老师在考试前、比赛前喜欢对我们说的‘战略上要藐视敌人,战术上要重视敌人’等。去除政治的功用,《毛主席语录》还是具有美育价值的。” 除了年轻的研究者,还有一些“80后”是兴趣使然,主动翻开“红宝书”。青年历史作家张忆安等人提到,中学时代正值“伤痕文学”的尾声和“红墙读物”的兴起。这激起了大家对毛泽东的好奇。“当时到处都是‘走下神坛’的书,我们就很想看看《毛选》到底怎么样。看完后发现,毛泽东的话有不少充满哲理,印象最深的就是收进《语录》里的那句话:‘革命不是请客吃饭’。” “70后”“80后”注定不是带着深厚情感看待《语录》的一代人。这让他们对《语录》少了温暖的情怀,鲜有激越的批判,能够轻松地区分“《语录》本身”和“滥用《语录》”两个概念。在他们眼中,除了带有冷战背景的一些话,《毛主席语录》就像一本“名言警句集”,读来颇有收获,比很多流行的成功学书籍更实用。 (责编:kzf) (责任编辑:每日一笑) |